欢迎您!来到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站学会动态

总站学会参加2025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

发布日期:2025-09-29来源: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中国水产学会打印
  9月26日,农业农村部与陕西省委、省政府在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联合举办2025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兴旺出席活动。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以下简称“总站学会”)高度重视,积极响应,联合陕西省水产研究与技术推广总站布置咨询展台,陈家勇副站长率队参加。现场开展水产养殖实用技术科普宣传和咨询服务,热情为农民朋友答疑解惑。活动期间,总站学会展台共向农民赠送重点推广水产养殖品种与模式、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水产养殖用药指导、水产品质量安全评价、水生动物疫病防控、资源保护与增殖放流、《中国水产》杂志、适宜陕西地区渔业技术模式及养殖品种等各类水产科技书籍、期刊、挂图等宣传资料10余种,共计3000多册(套)。展台还集中展示了秦岭细鳞鲑、多鳞白甲鱼、兰州鲇、大鲵、乌苏拟鲿等土著珍稀水产保护动物,吸引了众多农民群众驻足观赏,普及了水生生物保护知识,激发了农民群众共同参与生态保护的主动性。
  活动后,陈家勇副站长一行赴陕西省水产研究与技术推广总站开展调研,了解近年陕西省站工作重点、工作进展及取得成效,并开展座谈交流。陈家勇副站长对近年来陕西在保种、引种、育种以及水产养殖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等方面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为我们开展具体工作提出了根本遵循。陕西以秦岭为界,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与资源禀赋,拥有秦岭细鳞鲑、多鳞白甲鱼、兰州鲇、齐口裂腹鱼、乌苏拟鲿等多种土著鱼类,是宝贵的活体种质资源库,为产业发展和渔业科技进步积蓄了原动力。要以市场为导向,挖掘本土特色资源,依法依规、因地制宜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和稻渔综合种养,从“小切口”,做“大文章”。【评价与示范处供稿】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