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养护

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先进技术系列连载(八):金乌贼增殖放流及效果评价技术

发布日期:2019-04-26来源: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打印

  引  言 

  为促进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技术交流,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会同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在中国渔业政务网等媒体上,就产卵场修复、栖息地修复、增殖放流、生态净水、鱼道构建、外来水生物种防控等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技术开展宣传。宣传暂定15期,每期介绍一种技术。欢迎社会各界人士留言提出宝贵意见,也欢迎推介应用前景广阔的各类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技术。 

 

  技术概要 

  (一)工作背景。金乌贼曾为我国四大海产鱼类之一,受过度捕捞和产卵场生境退化等影响,其资源量明显衰退。1992年起被列入山东省地方资源增殖计划,主要进行产卵附着基的海上投放。从2010年起先后被列为青岛市和山东省增殖放流品种,目前全省年放流量达120余万只。为进一步扩大金乌贼增殖规模,优化增殖技术,中国海洋大学在农业部物种资源保护费项目资金资助下,开展了金乌贼增殖放流及效果评价相关技术研究。 

  (二)技术原理。通过开展金乌贼繁殖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产卵附着基投放试验以及金乌贼标志放流研究等工作,阐明金乌贼的繁殖策略、增殖方式、放流群体生长及回捕率等,评估其增殖放流的生态、社会及经济效益,进而为增殖放流工作有效开展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三)技术方法。一是通过解析金乌贼繁殖过程中求偶、争斗、交配及产卵等行为特征,探讨其父权贡献和精子竞争等繁殖策略。二是通过开展金乌贼产卵附着基投放试验,确定合理的投放方式,并对其成效进行评估。三是构建繁育群体和放流群体分子指纹数据库,使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开展金乌贼标志放流和效果评估工作,辅以渔民捕捞调查,对其增殖放流成效进行科学评估。 

  (四)工作成效。2016年青岛薛家岛海域和杨家湾洼前海域共投放2000个十字型可折叠产卵附着基,总附卵量为21.56万个,按照85%的孵化率计算,总计增殖金乌贼幼体18.32万只,产卵附着基的投放可有效实现金乌贼资源增殖与产卵群体的综合保护。金乌贼分子标记增殖放流及回捕调查结果表明,放流群体的秋季回捕效果显著,2016年秋季回捕群体中,当年夏季放流群体占比7.76%,并有部分个体加入翌年繁殖群体。 

  (五)应用前景。通过调节养殖密度和雌雄性比,可以有效提升金乌贼繁殖效率,该技术可应用于头足类相关物种的人工繁育;与直接投放苗种的方式相比,投放产卵附着基进行补充资源原位修复的增殖效果可能更好,该技术可推广应用于产粘性卵的鱼类、头足类、贝类等资源修复中。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DNA分子标记技术将广泛应用于增殖放流效果评估。 

    (六)相关建议。一是加强近岸产卵场的修复与保护,并辅助人工产卵附着基投放,强化金乌贼补充资源的原位修复;二是金乌贼前期繁殖洄游的亲体大、怀卵量高,子代具更长的适宜生长期,建议尽量采用前期洄游亲体进行人工繁育;三是降低秋季对幼体的集中捕捞,可显著提高增殖放流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