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
当前位置:首页 > 预测预报

2025年7月福建省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

发布日期:2025-06-26来源: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打印

  7月进入高温季节,水生动物也进入生长旺盛期,养殖投饲量加大,残饵和排泄物增多,养殖水质易恶化;同时,雷雨、台风天气高发,雨水较多,养殖水环境变化幅度大,极易发生缺氧、泛塘和水产养殖病害。因此,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好饵料投喂、水质调控等养殖管理工作,及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一、病情预测

  (一)草鱼:易发草鱼出血病、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赤皮病、烂鳃病、细菌性肠炎病、车轮虫病、锚头鳋病等,重点关注龙岩、南平、三明淡水池塘及龙岩水库网箱养殖区域。

  (二)鳗鲡:易发脱黏败血综合征、烂鳃病、细菌性肠炎病、拟指环虫病、车轮虫病等,重点关注龙岩、南平、三明淡水工厂化养殖区域。

  (三)罗非鱼:易发链球菌病,重点关注漳州淡水池塘养殖区域。

  (四)大黄鱼:易发锥体虫病、白鳃症、虹彩病毒病、刺激隐核虫病、本尼登虫病等,重点关注宁德、福州海水网箱养殖区域。

  (五)石斑鱼:易发病毒性神经坏死病、刺激隐核虫病等,重点关注漳州海水高位池及工厂化养殖区域。

  (六)大口黑鲈:易发蛙虹彩病毒病、诺卡氏菌病、细菌性肠炎病、车轮虫病、指环虫病等,重点关注龙岩、漳州淡水池塘及工厂化养殖区域。

  (七)对虾:易发细菌性肠炎病、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十足目虹彩病毒病、虾肝肠胞虫病等,重点关注闽南地区对虾高位池养殖区域。

  (八)河鲀:重点预防溃疡病、刺激隐核虫病等,重点关注漳州养殖集中区域。

  (九)鲍:重点预防鲍脓疱病、弧菌病、高温综合征、缺氧等,重点关注养殖集中区域。

  二、重点病害防控措施

  (一)大黄鱼白鳃症:主要影响150g~300g的二龄中鱼,患病鱼鳃丝苍白,体色偏白,鳍条较正常鱼发黄,剖检肝脏呈土黄色、质脆,脾肾肿大,肾脏严重贫血,肌肉无血色。主要以预防为主:⑴降低养殖密度,保持水流畅通,做好网箱清洁消毒工作;⑵科学投喂:高温期减少投喂鲜饵,改投配合饲料,控制在七分饱,发病期间停喂3~5天,后适量拌饵投喂有解毒、保肝利胆效果的国标渔药中成药。

  (二)车轮虫病:病原为车轮虫,主要危害各种淡水鱼的苗种,适宜水温22℃~29℃,寄生在体表和鳃上,主要症状为患病鱼体色发黑,游动缓慢,呼吸困难,头部和嘴周围呈微白色,分泌大量黏液,通常鱼苗放养10天后患病,成群沿池塘边狂游,俗称“跑马病”。主要防控措施:⑴控制合理的放养密度,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清塘消毒,保持良好水质;⑵做好鱼种放养前的检疫工作,选择健康鱼种,鱼种放养前,使用硫酸铜浸浴消毒;⑶发病时,可用硫酸铜硫酸亚铁粉(水产用)的水溶液全池泼洒。

  (三)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等多种细菌,水温在9℃~36℃时易发病。病鱼离群缓慢游动,体表严重充血,眼球突出,肛门红肿、腹部膨大、病鱼腹腔内有淡黄色透明液体,鳃、肝、肾颜色较淡,呈花斑状。主要防控措施:⑴加强饲养管理:合理控制放养密度;选择优质鱼种,投喂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拉网、运输操作要小心谨慎,避免鱼体受伤和产生应激反应。⑵加强生产管理:养殖工具尽量做到专池专用,发病鱼池用过的工具要进行消毒,病死鱼要及时捞出进行无害化处理。⑶病害流行季节,用生石灰全池泼洒,以调节水质、改良底质;食场定期用漂白粉等进行消毒。

  (四)做好气候灾害预防:密切关注雷雨、台风天气预报,科学分析气象灾害对水产养殖的影响,提前做好防范工作。⑴开展池塘堤坝、池梗、搭棚、网箱等设施设备的检查维修,加盖池塘网盖或围栏设施。⑵对于地势较低洼处的池塘养殖区,增挖进排水沟道,保持进排水畅通。⑶及时对增氧、排水设备进行保养维护,配备应急供电机组,准备防灾物资。⑷加强巡塘,掌握养殖动物状态,及时捞出病、死养殖动物,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