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
5月,随着气温迅速回暖,养殖水温逐步升高,水产养殖和苗种培育正式开展,但昼夜温差仍然较大,气候多变,水环境不稳定。养殖户需加强水环境管理,做好病害防控。
一、病情预测
(一)斑点叉尾鮰传染性套肠症:为细菌性疾病,主要危害斑点叉尾鮰鱼苗、鱼种和成鱼,越冬鱼类更易发生,发病水温多在16℃以上,病程随水温的升高而缩短。
(二)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原为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主要危害虹鳟、金鳟、棕鳟等当年鱼苗和鱼种,会造成大量死亡,流行水温8℃~15℃。
(三)小瓜虫病:危害各种淡水鱼苗种,流行水温15℃~25℃。
(四)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维氏气单胞菌等多种细菌,危害鲫、鲢、鳙、草鱼等多种淡水鱼类,水温9℃~36℃时易发病。病鱼鳍条出血、肛门红肿、体表有出血点以及腹部肿胀,有大量腹水等。
(五)细菌性烂鳃病:水温15℃以上易发生和流行。主要危害草鱼、鲤、鲫等,从鱼种到成鱼均可受害。
(六)对虾玻璃苗弧菌病:虾苗淡化、标粗过程中易发生。该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高致病性,一旦一个苗池里有个别对虾出现症状,快则2~3小时,慢则7~8小时,全池暴发死亡。
二、防治措施
(一)预防措施
1.做好苗种放养。一是确保苗种质量。从有生产资质的无规定水生动物疫病苗种场采购苗种,查验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对于南美白对虾虾苗,进场前进行白斑综合征、十足目虹彩病毒病、虾肝肠胞虫病、黄头病、桃拉综合征、传染性皮下和造血组织坏死病、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对虾玻璃苗弧菌病等疾病病原检测,阳性样品应进行无害化处理。对于自繁自育的苗种,养殖者应做好亲本选育和疾病防控,保证苗种质量。二是做好苗种放养前消毒。放养前,做好清塘消毒工作,并对苗种进行消毒。
2.做好水质调节。进入春季,昼夜温差较大,水质变化剧烈。要注意加强巡塘,观察池塘水色、透明度等外观状况,定期检测池水pH值、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理化指标,根据水质情况,采取抽出部分底层池水、少量多次加注新水、适时开启增氧机、使用水环境改良剂等方式做好调节,使池塘水质更有利于养殖对象生长繁殖。
3.加强饲养管理。春季冷暖空气交替,极端气候事件增多,可采取选用优质人工配合饲料、投喂维生素C钠粉(水产用)等措施提高养殖对象免疫力,减少应激反应,同时应根据天气变化、养殖对象规格、摄食情况等适时调整投饲量。
4.及时报告疫情。一旦发现疑似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等重要疾病发生,要通过规定程序及时上报农业农村部门,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病情扩散。可登录“全国水生动物疾病远程辅助诊断服务网”,在“常见疾病”中查询,或通过“自助诊断”及“专家诊室”进行疾病诊断或咨询。
(二)治疗措施
1.细菌性疾病:发病后立即停止投喂,用生石灰、戊二醛苯扎溴铵溶液(水产用)等国标渔药消毒剂全池泼洒,控制养殖水体中的致病菌数量,同时联系专业机构进行病原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的国标渔药进行治疗。
2.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养殖工具专区专用,定期使用聚维酮碘溶液(水产用)、戊二醛溶液(水产用)等国标渔药消毒剂对养殖池、工具等进行消毒。发病后立即停止投喂或少量投喂,2~3天后在饲料中添加大黄等中草药进行治疗。
3.小瓜虫病:治疗可以使用硫酸铜硫酸亚铁粉(水产用)的水溶液全池泼洒。同时,将养鱼池、工具进行洗刷和消毒,消毒可以使用3%盐水浸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