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江苏省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
4月份进入“清明”、“谷雨”两个节气,平均温度13℃~23℃,气温回升加快,降水增多,鱼类开始摄食。养殖鱼类经过越冬期,体质较弱,如遇越冬管理不善、转塘、分池等导致鱼体表受伤,易受病原微生物感染。应做好应激预防,灵活掌握投喂量,不乱用药物,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一、病情预测
1、鱼类烂鳃病、溃疡病、水霉病,赤皮病、竖鳞病:淡水鱼高密度养殖区需重点防控。
2、鱼类车轮虫病、指环虫病、小瓜虫病以及锚头鳋病等寄生虫疾病:常规鱼类高密度养殖区均需重点防控。
3、鱼类痘疮病:流行适宜水温9~16℃,重点关注鲤、鲫、草鱼高密度养殖鱼池、网箱。
4、鲤春病毒血症:发病水温13~20℃,主要危害鲤科鱼类,徐州、连云港等鲤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5、虾蟹蜕壳不遂、弧菌病、水霉病:重点关注南通、盐城、淮安等虾蟹高密度养殖区。
二、防治措施
1、鱼痘疮病:加强综合预防措施,严格执行检疫制度;升高水温及适当稀养,也有预防效果;将病鱼放入含氧量高的清洁水(流动水更好),体表增生物会自行脱落。治疗方法:(1)排出原池水3/5,使用含氯石灰全池泼洒,调pH9.4~10后加入新水。(2)每立方米水体每日使用10%聚维酮碘溶液0.45~0.75mL,全池泼洒。(3)每kg饲料添加七味板蓝根散8~16 g,每日投喂2次,连续投喂7天。
2、水霉病:(1)清整池塘,除去池底过多的淤泥,并用国标渔药消毒剂消毒。(2)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鱼体抗病力,受伤后的鱼体易感染,应减少捕捞或转塘等操作,避免鱼体受伤。(3)患病早期及时处理。选用国家规定的水产养殖用对真菌具有杀灭作用的含碘消毒剂或用8mg/L的食盐与小苏打合剂(1:1)全池泼洒;内服抗菌的药物,防止继发细菌感染。
3、鱼类“越冬综合征”:越冬鱼池尽量不转塘,减少捕捞和转运过程中鱼体的机械损伤;鱼种下塘前选用食盐、小苏打合剂或聚维酮碘等药物进行鱼体消毒。越冬后应尽早投喂具有提高免疫功能的优质饲料,适当提高投喂频率,减少拉网、加水等操作。病情发生后须谨慎用药,不能盲目消毒和杀虫。治疗根据鱼体状况进行判断,若以细菌感染为主,则选用优质碘制剂进行泼洒,连用两到三次,隔天使用。若体表继发水霉感染,则可用五倍子末水配合食盐泼洒,隔天再使用优质碘制剂进行泼洒,病死鱼及时捞出并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污染水体造成更大范围传播。
4、虾蟹蜕壳不遂症:(1)定期遍洒含氯石灰,保持水体呈弱碱性。(2)投喂营养全面、优质的饲料,饲料中必须加磷,而不要加钙。(3)加强饲养管理,种好水草,保持水质优良、稳定,提高虾、蟹抵抗力。(4)在河蟹集中蜕壳时,加喂蜕壳素。
5、其他注意事项
(1)购买经检疫合格的亲鱼、鱼苗、鱼种,平时应做好养殖池消毒、育苗用水过滤消毒处理,及时清除池底污物,投喂适量饵料,做好疾病预防,使用国标渔药抗生素药物注重休药期,特别是当前温度低,停药天数要长。
(2)减少捕捞或转塘等操作,避免鱼体受伤。天气晴好时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同时投喂饲料保证养殖动物充分摄食,增强抗病能力。
(2)虾蟹选择优质苗种、保持良好水质、投喂营养全面的优质饵料,添加利于虾蟹蜕壳的微量元素、减少应激,提高水中钙离子浓度,蜕壳期可加喂蜕壳素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