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新闻

福建:寒潮天气水产养殖管理应对和灾后恢复生产措施

发布日期:2023-12-21来源: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打印

  据福建省气象局预计,21~25日我省将出现大范围持续低温天气,最低气温出现在22~24日,全省大部地区(中南部沿海县市除外)城区最低气温可达4℃以下(有霜或霜冻),其中南平、三明、宁德、龙岩四市大部和泉州西北部城区可达-6~0℃(有结冰)。预计西部、北部地区有33个县(市、区)的城区最低气温将达到0℃以下,全省有583个乡镇将达到0℃以下,高海拔乡镇最低气温可达-9~-6℃。低温天气会给渔业生产安全带来不利影响,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现结合本省实际情况,提出寒潮天气水产养殖管理应对措施和灾后恢复生产措施,供水产养殖从业者参考。

  一、寒潮来临前,切实做好低温预防工作

  1.关注天气预警。密切关注低温寒潮天气预警预报,提前做好应急准备,积极应对恶劣天气下的水产养殖管理工作,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2.做好防冻增温工作。可通过加设温棚、注水增温等方式,减少由温度骤降导致的水产养殖动物冻伤甚至死亡情况。

  3.适时捕捞上市。部分养殖品种,如罗非鱼、南美白对虾等,低温时容易发生冻害,甚至会造成大面积死亡,当水温接近机体生长极限低温且无法对养殖水体进行增温保温时,要抓紧时间将达到上市规格的养殖品种捕捞上市。

  二、寒潮来临时,积极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1.适当加高水位。冬季水产养殖动物随着水温的下降而逐渐迁移至池塘的中下层,应提前加注新水,将养殖池塘水位提高30~50cm,从而提高水产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防止引发冻伤或应激反应。

  2.加强水质监测。每天早、晚巡塘,监测水温、水质,可使用微生物制剂调控水质,防止缺氧和水质变坏。露天鱼池尽量不开动增氧机,以减少池水上下对流,从而减慢池塘底部水温下降速度,达到防寒目的。

  3.注意自身防护。寒潮天气,养殖从业人员要特别注意采取防冻、防滑等安全防护措施,切实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

  三、寒潮过后,及时做好恢复生产工作

  1.及时修补毁损设施。寒潮天气过后要及时修补养殖设施,维修和重建因冰冻损坏的繁殖设施、电力设施、进排水渠道、网箱、网衣和薄膜等设施。

  2.加强饲养管理。水温回升期,不可急于投喂饲料,避免鱼群因上浮摄食导致冻伤患病。待水温回升稳定后,适当换水,并做好水体消毒与水质调控,水体消毒最好选用刺激性小的消毒剂,并视水质情况可适当使用水质改良剂。少量多次投喂添加多维和免疫增强剂的人工配合饲料,并随水温的升高逐渐增加投饵量。

  3.强化亲本和苗种培育。针对低温导致鱼虾亲本摄食不佳的情况,加强亲本饲养管理,加强营养,补充能量,促进亲本正常发育,确保用于春季繁育生产的亲本数量和质量。做好苗种生产管理,严格按照苗种生产技术操作规范开展苗种生产,保证苗种充足供应。

  4.加强病害监测。一旦发现暴发性流行病害,尽快上报渔业主管部门和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并做好相应的隔离和防控措施,禁止乱用药物,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

相关附件: